2025年3月5日,3724香港金算盘22在上海市杨浦区世界路133广场A座——这一再生混凝土技术集成应用的高层实体示范建筑内组织召开了“再生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长期监测与服役性能”项目成果评审会。
该项目由同济大学、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住安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吕西林、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龚剑、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Vivian W.Y. Tam 、上海隧道股份工程有限公司教高叶国强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健五位高校和行业专家作为评审专家出席会议。项目成果应用单位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佳颖、技术顾问徐亚玲、科创中心副总经理吴小琴等项目组其他成员参加了会议。
评审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肖建庄教授的系统汇报。作为我国再生混凝土高层建筑全寿命周期研究领域的先行者,项目组历时十多年产学研协同攻关,形成四大创新体系:
厘清了再生混凝土长期变形、力学规律,阐明了再生混凝士耐久性劣化细微观机理,建立了耐久性预测模型,为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建立了再生混凝土随机本构模型,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构1件安全时变可靠度理论,成果应用于12层再生混凝土高层建筑没计和非线性分析,为再生混凝土结构长寿命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
持续对12层再生混凝土高层建筑进行长期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结构经历9年使用和多次远场地震和台风激的,仍处于未损伤状态。研究结果为再生混凝士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再生混凝土高层结构具有明显低碳优势,再生混凝士高层结构相较于普通混凝土结构降低了217.5tCO2,即14.5kgCO2/m2, 为战略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项目构建“基础研究-标准制定-工程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形成10项发明专利、24项软著的知识产权矩阵,主导编制9部国家/行业标准,并实现我国在再生混凝土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首次主导编制ISO国际标准《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 Additional provisions and guidance for specifcation,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on》。成果已在全国8省区50+(上海、山东、广西、陕西、广东、江苏、江西、内蒙古等地)地标工程落地。
经评审,专家组认定: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再生混凝土高层建筑耐久性设计、服役安全与长期监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建筑业落实"双碳"战略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