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2025年03月31日 17:40:3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专委会新闻
学会地下工程专委会召开“工程现场可视化监测技术发展”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0-09-26 17:51:30      

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地下及隧道工程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如何提高工程安全监控技术水平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防范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是地下工程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探讨的学术课题。为此,我会地下工程专委会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于9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时,在同济大学岩土楼201报告厅,特邀请日本神户大学教授、OSV研究会会长Akutagawa教授作“工程现场可视化监测技术发展”的学术报告。

Akutagawa教授系国际岩石力学协会会员,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机方法与进展协会会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考虑土体与节理岩体非线性本构关系的变形反分析,浅埋新奥法隧道土压力试验与解析分析,天然与人工边坡的现场监测,工程现场可视化监测技术的发展等。

来自同济大学、交通大学、隧道公司、上铁院、上海地下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近70名专业技术人员出席。学会理事、地下工程专委会委员、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黄宏伟副院长主持了会议。

Akutagawa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工程监测已经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监测的质量与工程安全息息相关。传统的工程监测手段往往需要通过传感器将位移、应变等信息进行转化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判断工程安全性并决策是否需要通报相关工程人员。由于传统的监测技术过程较为繁复,所以险情的通告往往有滞后效应,从而减少了应急时间,事故预警效果欠佳。

Akutagawa教授列举了新加坡等地施工监测方面的失败案例,分析了OSV技术开发出的第一代产品光发射变形传感器、OSV技术开发出的第二代产品光发射转换器(LEC)的效果,介绍了激光指针LP(Laser Pointer)的使用原理等一系列新技术。指出OSV技术的优势主要存在于原位实时显示工程安全状态,故对于一线工人的必须进行相关培训,使一线施工人员能够充分利用现场的可视化信息,在预警指示灯显示工程进入危险状态时,所有工作人员均自觉撤离危险区域。据此,从而达到施工的安全性。

报告会指出OSV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工程监测技术具有易于识别、高效预警的特点,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可以有效地规避工程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事故的损失。目前OSV技术已经在隧道、桥梁、边坡、基坑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监测和预警效果。但由于目前OSV技术仍然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工程产品尚未形成系统规模,如何集成各种信息综合,给出更加全面合理的安全预警指标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与会专家对该项技术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与Akutagawa教授在会上展开了热烈的互动。

                                                                宏伟  亦敏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