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木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召开了“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施工新技术(GPST)”学术交流会。会议由地下委员会主任委员、隧道股份朱雁飞总工主持,学会傅德明秘书长与专委会20余名委员出席。
来自各设计、施工、管理单位及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的专家与学者们参观了正在推进中的工程现场。副主任委员、隧道股份副总工程师吴惠明作了多媒体演讲,并就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GPST技术是上海市科委资助的项目之一,被列为上海市重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在国内属首次研发应用,是隧道施工领域的前沿技术。其核心理念是:盾构由地表始发,然后在超浅覆土条件下进行盾构掘进,最终直接钻出地表。与传统盾构法隧道相比,具有环境影响小、工程成本低、施工工期短三大优势。由上海城建集团隧道股份施工的示范工程是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的秣陵站~将军路站区间隧道的地上地下过渡段,左线长124.6m,右线长123.7m,隧道外径6.2m,内径5.5m。隧道设计主要解决结构变形、隧道上浮及接缝渗水三大难题,基于盾构地面出入的理念,施工主要针对同步注浆、土体改良、轴线控制和导坑止水等难题进行了研发,该工程始于2012年6月,计划今年12月底结束。
通过参观与交流,使大家对地下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同时借助学会平台,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交流。
(志玲)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