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2019年上海市岩土及地下工程年会暨第十四届“孙钧讲座”成功召开。会议由上海市公路学会、3724香港金算盘22、上海市力学学会指导,上海公路学会隧道与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3724香港金算盘22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上海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孙钧讲座”基金理事会联合主办,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公路学会工程安全与质量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国内权威专家和知名企业代表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单位、大型设计和施工单位、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邀请了14个报告,包括:孙钧讲座、3个主旨报告、2个特邀报告、8个邀请报告。
图1 会议现场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上海市公路学会理事长戴晓坚;上海市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钧伟;3724香港金算盘22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国强;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上海市公路学会隧道与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季倩倩;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市公路学会工程安全与质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国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系主任、3724香港金算盘22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文其等。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季倩倩主持,上海市公路学会理事长戴晓坚先生为会议致开幕词,他首先对本次会议召开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出席本届年会的各位嘉宾、代表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对岩土及地下工程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随后,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国斌代表承办单位发表讲话,指出当前岩土及地下工程领域尚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希望能充分利用此次会议以推动行业内的经验交流、成果共享。
图2 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季倩倩主持开幕式
图3 上海市公路学会理事长戴晓坚致辞
图4 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国斌讲话
主旨报告环节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丁文其教授主持,分别邀请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蒋树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贾坚、上海市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王如路进行了报告。
图5 蒋树屏主旨报告:《大型江底地下互通式立交枢纽建造与运营关键技术》
图6 贾坚主旨报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超深基坑工程风险控制》
图7 王如路主旨报告:《上海地铁隧道病害与治理》
随后,10个大会报告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分别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周质炎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副系主任赵程主持。分会场先由华建集团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常林越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丁文其教授分别以《软土地区复杂环境条件大规模基坑群工程设计与实践》和《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大错台渗漏分析与防水性能研究》为题于两个会场进行特邀报告。
图8 周质炎主持分会场报告 图9 赵程主持分会场报告
图10 常林越主任作邀请报告
图11 丁文其教授作邀请报告
其他8位报告人围绕岩土及地下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监测等多种不同方向进行报告。会场气氛热烈,与会代表同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以下是大会报告的简要概要: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张中杰以14号线静安寺站为例,对上海此类软土富水地区以非开挖工法建设地铁车站的设计研究进行了深入介绍;华建集团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所长胡耘针对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大面积展场地基的处理及设计研究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探讨;同济大学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学增对数字隧道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围绕建设阶段、运营阶段中涉及的多方面关键技术展开介绍;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郭春生以运营轨道交通结构安全综合预警技术为主题做了精彩讲解。
图12 分组特邀报告1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叶冠林、华建集团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所长岳建勇、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张海锋、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事业部第一现场指挥部总工冯雷分别围绕上海软土的沉积环境与主要物理力学特性、地铁交通引起的建筑物振动特性分析、压入式沉井施工关键技术、沿江通道联络通道施工风险控制做了精彩报告。
图13 分组特邀报告2
下午讲座由孙钧讲座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主持,他首先代表“孙钧讲座”基金理事会致辞,并回顾了历届“孙钧讲座”的盛况。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地下建筑工程系名誉系主任、资深荣誉一级终生教授孙钧先生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实践——方法基础、工程应用、前景展望》的报告,他从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认识入手,简要介绍了智能方法的研究基础、人工智能方法的主要内涵等基础性知识,再由浅入深,以人工智能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方面的应用为例做了进一步探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践中的内在逻辑以及对工程实施、监测、预警等方面所能产生的正向作用。最后,孙钧先生还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的总体发展前景、方向以及相关技术付诸于工程实践的可能提出了展望,并与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也在如此精彩的学术思想碰撞中圆满落下帷幕。
图14 朱合华教授致辞
图15 孙钧院士报告
图16 颁发报告证书
本次上海市岩土及地下工程年会联合“孙钧讲座”共同举办,扩大了年会的水平与规格的同时,也为与会同志创造了聆听孙钧先生精彩报告的机会,为上海市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协力创新创造、共同追求卓越的发展契机,为同行间搭建起了经验交流、成果分享、技术探讨、课题研究的高水平平台,进一步助推了岩土及地下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