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专委会于2020年1月15日下午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A305会议室召开2020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暨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议。会议由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郑毅敏副总工主持,20多位专委会委员和代表出席工作会议,3724香港金算盘22叶秘书长和苏晶老师也参加了本次会议指导工作。
现场汇报
首先同济大学预应力研究所肖启晟博士给大家作了题为《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粘结作用细观数值模拟》,针对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粘结作用细观数值模拟对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作用机理,裂缝开展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分析,通过介绍,大家对缓粘结钢筋与混凝土粘结作用从感官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两者作用的机理以及内部裂缝开展的全过程。熊学玉主任委员作了题为《配置高性能钢筋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高性能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力学指标。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对比研究配置高性能筋和普通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
学术报告
专委会秘书冯传山首先代表预应力专委会做了2019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2019年度专委会多次联合其他学会或专委会、共同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紧密结合预应力工程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019年,预应力专委会根据年初召开主任委员工作会议内容,围绕着以下四个方面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工作:
1. 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力性能及疲劳性能的理论分析和单根最多500万次,共计1560万次的疲劳试验研究,结合试验研究成果组织会员单位以及广大同行进行观摩、学习交流。
2. 围绕上海市建委《预应力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与工程试范》课题,组织预应力专委会会员单位、建委专家、课题组参与人员以及部分专委会会员参加相关交流讨论。
3. 依托预制双T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组织专委会会员单位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并对双T板的抗弯试验性能、肋梁裂缝开展以及板面裂缝产生和分布进行广泛交流。
4.依托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缓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编制任务,从缓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适用范围、工程应用、施工控制等各方面举办学术研讨活动,进行广泛交流。
2019年累计举办大的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6项,其中2019年年初共计划举办活动3项和一次工作会议,全部按计划完成,其中缓粘结预应力梁的疲劳性能介绍和双T板的性能试验参观及设计、应用两项合并为一次活动完成,新增活动4项,调动了会员单位和会员的参与积极性,在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专委会并参与编制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和完成了上海市建委课题《预应力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与工程试范》的研究成果鉴定工作。
2019年活动照片集
2020年度,在土木学会指导下,结合学会四大学术品牌和土木技术讲堂活动,专委会将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 结合上海市地方标准《缓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编制内容,开展专委会的学习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广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组织专委会会员单位和行业内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观摩、交流活动。
2. 推进预制预应力装配体系在大跨、重载物流仓储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和工程应用,结合相关工程应用,组织开展技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3. 结合预应力桥梁设计、施工进行现场参观和技术交流等活动。
4. 结合预应力数控张拉技术以及相关工程应用开展技术交流和参观观摩活动。
2020年专委会在土木学会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继续发挥专委会的优势和特点,专委会内各副主任委员单位也积极参与,共计划举办活动5项。委员们针对全年计划作建议性发言,对未来的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和活动计划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委员们积极交流
学会叶秘书长总结
随后学会叶秘书长代表学会对专委会的工作进行指导。叶秘书长指出:3724香港金算盘22是广大土木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科学普及的平台。各个专委会应利用学会三大品牌活动平台,组织形式多样活动,希望专委会能团结、组织本技术领域的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协同工程结构、桥梁等兄弟专委会资源共享联合开展形式多样、跨专业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普及活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积极利用媒介微信平台等进行广泛宣传交流。
最后专委会主任委员熊学玉代表专委会委员们向学会领导表示感谢,感谢学会领导百忙中赶来给专委会指导工作,为专委会下一步的发展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预应力专委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在学会的关心和领导下,努力前行,争取为学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