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下午1:30,预应力专委会联合工程结构专委会以及标准主编单位同济大学、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建工集团举办了《缓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编制》的学术研讨活动,活动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叶可明院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周质炎总工,华东都市建筑设计总院花炳灿总工、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栗新总工,上海大学的朱杰江教授,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郑谦文总工以及上海建工七建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王宽如总工等专家参加标准的技术研讨,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科研标准科和上海市工程施工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相关领导也莅临进行指导。
研讨活动由主编单位同济大学熊学玉教授代表编制组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最近在重大工程--崇明花博会世纪馆中的应用情况。
叶院士指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经过大量调研和认真编选,综合了上海地区缓粘结的技术成就以及设计、施工经验。具有技术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可指导与推进上海地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应用发展,同时也建议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用到预制装配结构,特别是高架道路、轨交等非常适合工业化建造的工程,可以将预制与缓粘结预应力相结合,进一步进行试点研究,符合当前政府指引的发展方向。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民用结构、道路桥梁、特种结构的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与验收制定的标准。本标准适用范围明确,条文逻辑严谨,符合相关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同时结合材料的特性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本标准是对现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标准的补充和发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目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编制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各位专家对标准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就标准编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通过此次交流研讨对于缓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编制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来自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近40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