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今天)下午,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在市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今年,上海地铁5条在建线路(9号线三期松江段、11号线北段二期、12号线、13号线一期、16号线,共计145公里77座车站)目前已相继进入建设高潮,车站累计开工65座、盾构推进37单线公里。其中9号线三期松江段、11号线北段二期江苏路站至罗山路站、13号线一期华江路至金沙江路、以及16号线(临港新城至罗山路)等计划在2012年先行通车,其余站点计划2014年全部建成试运营,届时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将超过560公里。
16号线将采用快车直达和慢车站站停两种运行方式,列车选用最高速度达到120km/h的A型车辆,界时,用时约40分钟左右,直达列车即可从临港新城站出发抵达龙阳路站,而站站停列车用时约为一小时。此外,11号线北延伸花桥段正在积极筹备中,今年6月底正式启动。
多点换乘车站均衡路网压力,站台宽度和楼梯数量增加
新建线路在总结上一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客流的组织设计。
一是在线网层面,将尽量减少多线同站换乘,而采取线路与线路之间多点换乘,对均衡路网压力和分流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在车站设施方面,新建车站均增加了站台宽度和楼扶梯数量,对一般站台宽度不小于12m、换乘站不小于14m,中心城的内岛式站台均设置3组楼扶梯,以进一步降低站台客流拥挤度;
三是在站内流线设计上,全面按照“集中进、分散出”的车站流线,针对车站特点制定个性化换乘方案,对大客流车站出入口还全部安装限流等应急设施、各车站增设临时导流设施等;
四是在导向设计方面,增设了轨道侧站名、站外线路引导、出入口LED、车站电子动态导向等,进一步加强换乘客流的引导。
新一轮规划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将陆续上报工程可行性报告
目前《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已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其中包括5号线南延伸(奉贤线)、9号线三期、17号线(青浦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18号线等七个项目,线路总长约220公里,车站130座。根据上报程序,这七个建设项目的工程可行性报告,将陆续上报有关部门批准。
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项目建成后,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将达到18条,线路总长超过780公里,车站总数超过480座,其中网络换乘枢纽数量达到78座。路网将覆盖全市除崇明三岛之外的所有行政区(金山区有铁路金山支线到达),其中中心城区路网密度从目前的0.44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0.75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站点密度从目前的0.41座/平方公里增加到0.53座/平方公里。预计日客流量将超过1000万人次/日,占全市公共交通总量的50%以上。
延伸世博期间管理标准,强化文明施工管理措施,确保汛期安全
轨道交通建设对新一轮建设项目工地,继续执行文明施工的世博标准,确保落实市中心工地标准化围墙、进出车辆冲洗、水循环利用等各项强制性措施,切实执行本市有关土方运输、大临设施搭建等文明施工管理要求。加大文明施工技术装备的投入,如对隧道工地的现场拌浆作业推行采用全封闭作业设备,减少施工扬尘。加强文明施工检查和督促整改,健全地铁工地安全与文明施工网格化督查队伍和奖罚制度。
当前梅雨及汛期,建设单位与市水务局和市防汛指挥部已建立以“排水管道设施养护、维护、保护”为主题的车站周边排水体系“三护”体系,落实排水管道的养护、维护、保护工作,每天有专业队伍巡视,每月一次全面检测,确保排水排污的畅通。在近期的大暴雨考验下,轨道交通在建车站均及时启动防汛措施,有效应对强降雨,工地基坑处在安全受控状态。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