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也得到了裴钢校长的赞赏,在交流会上,他对同学们寄予厚望:“你们既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把中国制造推向中国创造,需要在座各位的努力。不管大家来自何种专业,这样跨学科的体验可以让你们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中发现新东西,从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创造新的灵感。”
7月26日,在中芬中心,校长裴钢与“同济大学创新移动课堂”学员们及企业、教师代表一起,共同分享2012创意与设计之旅。这也意味着历时20天的“同济大学创新移动课堂”(Tongji On Tracks)落下帷幕。
“TOT不只是学习,更是一种体验。”从2012TOT的前期准备到圆满结束,中芬中心吴元琦老师一路见证了20名来自不同大学的学生如何实践自己的“创新梦”。“他们带给我非常多的感动,尽管面临着对韩国饮食住宿的不适应,他们依然非常投入,为了做好presentation甚至一度熬夜到凌晨。”
吴老师口中的presentation是这次TOT四个工作坊的项目展示会,这四个工作坊分别是飞雕电器产品设计,水晶石沙盘革命,易托邦ihouse项目,太阳能充电站项目,由20名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从一个简单的想法变为一套具备可行性的解决方案,甚至是看得见的实际成果,这一切都在从上海到青岛再到韩国的旅途中完成。
“我们每天都在讨论,每当到一个新的参观地点,大家都在想有没有可以借鉴吸收的创新点。” 张琪是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研究生,这次参与了“水晶石沙盘革命”的工作坊,在DMC(韩国首尔数字媒体城市)参观的时候,里面一处“不合格”的沙盘为他们这组在实践时提供了前车之鉴,少走了许多弯路。“这或许就是TOT的内涵——在移动过程中不断融入创新理念的旅途。”随行的学生处老师方璐说道。
在韩国最令同学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与两所大学——Kaist大学与首尔国立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工作坊的中期与成果报告会都在两地举行。“我们得到了很多帮助,两所学校都非常热情,首尔国立大学为我们参观该校著名的Museum of Art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我们也邀请他们有机会来同济,这无疑增加了高校间的交流。”吴元琦老师说道。“我们的工作坊得到最后在国立大学的项目汇报,他们美术学院的院长、教授、学生们都来了。”张琪也没想到在韩国受到了如此重视。
| |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