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柬埔寨已然骄阳似火。
在上海建工集团柬埔寨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潘文龙的引导下,记者踏上了TAKHMAU巴萨河大桥及接线公路项目。这一项目并非上海建工踏上这片土地的开始。这家上海最大的建筑企业,自2004年起进入柬埔寨建筑市场,已先后承接了15个援外、双优项目,类别涵盖道路、桥梁和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若非亲耳所闻,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艰辛难以深切体会。在承接柬埔寨第一个工程——7号公路时,上海建工遭遇了包括地雷、疟疾等一系列困难。尽管如此,上海建工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全线拉通,被柬埔寨首相洪森称为“中国速度、上海标准”。
逾越过一个个险阻后,上海建工逐渐在柬埔寨建筑市场树起品牌。据潘文龙介绍,目前公司签订的合同已经可以做到2016年,总在建项目金额将近10亿美元。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柬埔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国家,曾孕育“吴哥文明”,但20世纪后30年柬埔寨一直处于动荡状态,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为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被问及印象最深的一次施工经历,潘文龙讲述了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幕——
施工道路的尽头正是柬埔寨与泰国军事冲突的引爆点,“我们的营地离冲突点只有10公里,边境冲突紧张的时候,重型坦克在我们身边开过,能够听到隆隆的炮声,看得见滚滚浓烟。有一度形势紧张,我们仍抓紧施工,真的非常担心交战一方落后的侦察仪器错把我们的推土机、平地机当成坦克用大炮轰了”。
而在建设7号公路时,困难也超乎想象。
虽已远离战火,但柬埔寨土地下数以万计的爆炸物令战争阴影挥之不去。2004年~2005年,柬埔寨扫雷部队在7号公路沿线共排除地雷和未爆炸物5.8万枚。
即便是在已排过雷的区域,还有隐患。为了防止地雷伤人,项目部雇了几头牛车,让它们拉着滚石在已经排过雷的区域作滚动探雷,雇佣有排雷经验的当地雇员进行推土机清表,又挖出并清理各类炸弹、地雷3800多枚,重量达4000多公斤。
“一次,项目组一辆推土机在清表施工时,触到反坦克地雷爆炸,推土机的履带一截被炸飞到500米以外;还有一次,施工现场挖出一枚未爆炸的巨型航空炸弹,重895公斤,长约4米,胸径达50厘米。”潘文龙说。
此外,由于水源不洁和蚊虫叮咬,7号公路工地上70%的工人都得过疟疾,有的甚至得过四五次。
7号公路项目组前期人员进驻现场时正值雨季。由于前期测量放样工作是在原始森林里完成的,因此测量人员常常是一裤脚管的红蚂蚁,或被马蜂刺得满脸肿块,或被毒虫咬得鲜血直流,甚至可能与野兽不期而遇;晚上,就地搭起的帆布帐篷并不严实,蚊虫一钻进来,轻则被咬得浑身发肿,重则感染疟疾、伤寒和登革热。
“7号公路项目造价又低廉,当时的合同价格在很多专业从事境外路桥施工的人士看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潘文龙说。
回馈当地社会
潘文龙表示,柬方为中资企业提供了不少便利和帮助。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上海建工也没有忘记回报,一贯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总体上,柬埔寨的社会医疗条件较差,普通民众也相对贫困,上海建工每年都会出资2万~3万美元参与柬埔寨红十字会的扶贫帮困活动。2010年11月金边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后,公司率先以公司名义向遇难者捐款2.5万美元,随后全体员工自发捐款。
2012年,公司出资50万美元修缮了位于波萝勉省连接8号公路的4.6公里乡村道路,并修建了8号公路起点的地标性雕塑。2013年公司出资40万美元修缮位于干拉省连接21号公路的3.7公里乡村道路,并为建设磅针省游泳馆捐款20万美元。“柬埔寨是中国的‘铁哥们’,我们在建项目总共聘用柬籍员工2000余名,并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以授人以渔的心态教授他们知识,企业也更能进一步融入到当地社会中。”潘文龙说。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