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声隆隆的建筑施工现场,有这样一方令人耳目一新的“净土”——白玉兰南村。走入这个度假村,一种清风扑面的感觉油然而生:规范整洁的13幢生活设施映入眼帘,简洁而不失大气;餐厅、便利店、医务室、影像放映室、阅览室、淋浴房、手机充电室、晾衣棚、直饮水等配套服务一应俱全,凸显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保洁、安保和餐饮服务与普通的居民社区别无二致,呈现出温馨、亲切、祥和的氛围;持续运转一年多来,入住的民工兄弟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这里,就是被第三方组织——国际劳工部树为“生活基地样板”的上海建工二建集团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白玉兰南村生活基地。
高标准策划:只为暖心
谈及当初对生活基地的高标准策划,上海建工二建集团第一工程公司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经理陆俊辉深有感触:“国际劳工组织对维护劳动者权益非常重视,同时在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严格遵循外方业主的管理理念,并主动接受国际劳工组织的监督,这样才能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接轨,并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推动项目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上海建工二建集团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项目管理团队坚持高标准策划——第一工程公司与协力营造公司在经过协商后形成共识:所有硬件设施必须严格按国际劳工组织要求配备,并制定出细化实施标准和规章制度,确保生活基地安全、文明、有序运转;组建生活基地管委会,形成项目部、物业管理部、施工负责人、宿舍负责人“四位一体”的管理构架;健全基础管理台账,确保治安、消防、污水清运、保洁、餐饮等设施的正常运转。
为能对生活基地的管理服务从整体上进行高标准把控,第一工程公司授权协力营造公司负责生活基地内安保、餐饮、保洁等“一站式”物业管理服务,并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提供强力支撑,项目部领导经常利用工程施工间隙,主动关心、指导生活基地内的管理工作。为提升生活基地内的管理服务质量,协力营造公司专门派出物业管理部经理开展“蹲点式管理”,并专门成立了由39人组成的安保、餐饮和保洁服务团队。面对新的民工群体不断入住的情况,为能让入住人员尽快适应基地内的生活环境,充分融入高品质的业余生活氛围,项目部变“单纯的事中管理”为“事前管理与事中管理相结合”,把《入住人员告知书》张贴于基地显要位置,并在人员入住前开展专题培训,灌输文明生活的全新理念,同时要求施工队负责人、宿舍负责人在《入住须知》上签字担责,以形成共同珍惜和维护基地内良好环境的浓浓氛围,同时也从源头上遏制了某些违规现象的发生。
动态化管控:只为舒心
要管好面积达15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余人同时入住的大型生活基地,过程中的管控压力可想而知。沉甸甸的重任同时落在了第一工程公司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后勤总管房家华和协力营造公司物业管理部经理朱龙官的肩上。
针对基地内入住民工以四川、河南、安徽为主,且年龄多集中在40~55岁之间的情况,老房和老朱在经过商议后形成了共识:必须加强动态化管理,积极为入住人员创造温馨而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业余生活过得舒心。
加强基地的动态化管理,势必意味着大量思想教育工作的产生。度假南村刚运转时,项目部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制定了诸多严格的规章制度——“必须在生活基地餐厅内用餐,不允许把饭菜带回宿舍或其他场所食用”便是其中之一。于是,许多民工兄弟开始抱怨,甚至向项目国际劳工部“投诉”:“这里就像监狱,我们是来打工的,不是来坐监的!”面对民工兄弟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老房和老朱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兄弟们,没有规矩无法成方圆。你们看看这里的环境,整洁齐整的环境甚至比自己的家还要干净。对大家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二是为了整体环境的清洁整齐。营造良好的环境,你我都有责任,务必请大家且住且珍惜!”一席话让民工兄弟甚为感慨,对抗瞬间化作认同,抵触瞬间化为理解。
项目管理团队加大对自有管理人员的教育引导力度,要求其必须严格遵循各类规章制度,并要做出表率,以增强民工教育时的说服力。一次,项目监理方有位小伙儿在傍晚用餐时,觉得两荤两素的菜量太少。食堂管理人员告诉他,素菜量少可以添加,但荤菜不可以。没想到他听后突然间把打好的饭菜全部摔在地上。第二天,当老朱出现在餐厅准备与其谈心时,这位年轻人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主动上前与老朱打招呼:“领导,昨晚的事是我的错,给您添麻烦了。您放心今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了!”
有段时间,一些民工向项目建设国际劳工部反映,基地食堂的米饭烧得较烂,炒菜缺少咸味和油水,需要多放点盐和油,以补充体能。考虑到大家的真实诉求,老房和老朱责令基地食堂及时进行调整,不仅提高了饭菜质量,同时也对菜肴的花色品种进行了翻新,满足了入住人员的基本需求。随着施工高峰的出现,基地内入住人数在不断增加,支撑浴室的专用锅炉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的情况,项目管理团队在第一时间内添置了设备,解决了燃眉之急,满足了100多人同时沐浴的需求。
人性化服务:只为贴心
工程刚开工时,由于在管理标准和理念方面与外方及国际劳工组织存在着差异,项目管理团队一时难以适应。因此,要让民工兄弟尽快适应“度假村”的全新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团队首先必须学会转变观念,注意与国际劳工组织的管理理念接轨,融入其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中,通过不断完善规章和制度,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把民工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并把思想和服务工作充分融入管理之中,渗透进民工兄弟的内心深处,这样的管理和服务才会更加有效和贴心,也是能让民工兄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最佳路径。
与此同时,二建第一工程公司项目部与协力营造公司物业管理部也逐步统一了“合作双赢”、“分工不分家”的工作理念,通过加强沟通与协调,在明晰相互职责的基础上,管理行为上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最终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由于长期以往养成的生活习惯,许多民工兄弟对如何使自身行为及时融入文明、有序的环境氛围还一时难以适应,各种生活陋习不时有所表露:随处吸烟、乱扔垃圾、乱停车辆、乱拉晾衣绳……。面对这些现象和问题,项目管理团队并不一味指责,而是对民工兄弟的某些行为给予充分理解与尊重,坚持通过实实在在的管控行为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予以疏导。例如,部分民工兄弟在用餐完毕后,会随意将剩余饭菜倒入回收桶内,以至于餐厅地板和回收桶周边剩余餐厨垃圾满地都是。对这种现象,项目管理团队会当即让保洁人员及时跟进、及时清理,从而以实际行动让民工兄弟从内心深处有所感触,并逐步形成自觉行动,为文明、有序、温馨、和谐的就餐环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项目管理团队还主动与民工负责人加强沟通,让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对优化管理和服务多提意见与建议,并尽可能满足大家的合理需求。经过持续的理念灌输和行为示范,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工兄弟已懂得如何约束自身行为,并已真正融入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例如,在餐厅内吸烟以及在基地内随地吐痰的现象已极为少见;基地内从未发生过民工兄弟与管理部门直接对抗的事件;基地内从未出现过打架斗殴以及硬件设施被人为破坏的现象。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项目管理团队更为清醒地意识到,坚持人性化服务才是长效管理之道。按照基地的内部规定,每天16时~22时是淋浴房开放时间。但有时个别民工群体会加班到深夜12点。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管理团队坚持特事特办,关照管理人员直到所有民工洗浴完后方才关闭沐浴设施,从而让大家从细微之处充分感受到度假村的管理很到位、服务很贴心、氛围很温馨,这也为更好地加强度假村管理增添了“润滑剂”。如今,项目管理团队利用基地周边空地栽培的有机蔬菜园,已成为民工兄弟与项目管理团队友好互动的一道靓丽风景。
长期的坚持换来的是真心的理解。去年有段时间,由于受施工现场不可预计因素影响,生活基地内时常出现断水情况。面对突发事件,项目管理团队立马启动备用水,并主动用水桶盛水提供给大家用于日常洗漱。细致入微的管理和服务让民工兄弟甚为感动。管理过程中一些小摩擦和小误会在所难免。这时,项目管理团队会主动邀请民工兄弟到谈心室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目前,度假村的运转已进入日趋成熟的常态化管理模式,其呈现出的和谐温馨的浓浓氛围正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同时也受到国际劳工组织的极力推崇。然而,随着后续项目的陆续开工,项目管理团队正不断转变着管理理念,准备迎接全新的、更大的挑战……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