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 “学府之殇——日军轰炸同济大学吴淞校园档案图片展”揭幕仪式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吴志强副校长出席展览揭幕仪式,并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一起为展览揭幕。揭幕仪式上,同济大学团委、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发出了《不忘历史 珍爱和平》的倡议。本次展览由同济大学档案馆和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联合举办,用150张档案图片和一段1937年拍摄的视频,揭露了日军在“一·二八”、“八·一三”两次事变中悍然轰炸同济吴淞校园,最终使校园完全被毁的暴行。本次展览的档案图片,一部分来自同济大学档案馆自有馆藏,另一部分则向德国联邦档案馆等国内外机构和个人征集而来,多数为首次对外公开。 吴志强在致词中指出,吴淞这块土地,既见证了同济的发展,也见证了同济的伤痛。1917年到1937同济大学二十年里,同济从租借校舍到购置荒地自建校园,从私立学校发展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首批国立大学,从医工两科发展成为拥有三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一扇窗口和闻名世界的科学中心。然而,在“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都对同济大学进行了多次轰炸,特别是1937年8月在校园内投下数十枚重磅炸弹,使同济大学吴淞校园沦为一片废墟,留下了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学府之殇”。吴志强强调,同济之殇,虽已过去多年,但历史不能忘记。举办档案图片展,就是要用档案这种原始、客观的证据来揭露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和平的无情践踏、对中华民族的野蛮侵略、对现代文明的肆意摧残、对文化教育的蓄意破坏,希望能够以史为鉴,警示后人。他勉励同学们一定要不忘历史,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珍爱和平,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图片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同济大学在吴淞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第二部分介绍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轰炸同济校园的情况和学校的应对措施,第三部分介绍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日军炸毁同济校园、学校被迫迁往内地的情况。所展出的日军轰炸我校吴淞校园的照片均为我校德籍教师马克斯·芬克(Max Fink)、欧根·弗雷格勒(Eugen Flegler)、奥古斯特·勒拜恩(August Rehbein)等亲历者所拍摄。
学校的建筑物,“八一三”被炸后虽已千疮百孔,但躯壳犹存。后来日军为了搜刮钢铁,又用炸药把残余的建筑物全部炸光了。由于校园被毁,学校先迁到市区,而后又迁至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吉安、广西贺县八步镇、云南昆明等地坚持办学,最后于1940年底抵达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今属宜宾市翠屏区),发展成为拥有医工理文法五大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谱写了文化抗战的壮丽诗篇。1946年,抗战胜利后,同济回迁上海。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