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工程(英文简称SSRF)是一台高性能价格比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为我国的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提供了最先进的实验平台。上海光源是我国最大的科学工程,由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议和建设,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建。上海光源是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的大型综合平台,是我国创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必不可少的国家级大科学装置。由主体建筑、动力设备用房和35KV变电站组成,总建筑面积43817㎡。主体建筑为直径213m的圆形建筑,建筑面积为39048.6㎡,高18.54m。工程于2004年12月25日开工,2007年5月29日完工。
科学实验装置对建筑设计施工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技术含量高,工程难度大。本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满足了工艺要求,为上海光源工程全面、按期、优质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安工程得到了光源工程建设方及有关单位的一致肯定。经上海光源国际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意见为光源工程建设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申请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光源工程的建设难度大,技术含量高:
1、光束线稳定性对基础微变形提出了严格的控制要求,变形控制标准,建成后经第三方和业主现场实测储存环隧道和实验大厅基础工后不均匀沉降,目前为小于200μm /10m/年,满足工艺要求。
2、对基础微振动控制标准:频率 f>1Hz的振动位移竖直方向:安静时段Dz <0.15μm(RMS),嘈杂时段Dz <0.3μm(RMS)。对地基微变形和微振动控制采取测量、数值模型分析、试验检测等手段指导工程实施,采取多项结构减振技术措施和对局部道路进行限制行驶等管理措施。现经业主和第三方多次测量,达到了工艺控制标准。
3、作为辐射防护的屏蔽体,工艺要求隧道墙体不得有垂直墙面宽度大于0.15mm的贯穿裂缝。实施时,研制了低水化热低收缩率的混凝土配合比和采用综合控制裂缝技术。在对完成后的工艺隧道墙多次实地查验,至今未发现裂缝,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上海光源同步辐射实验装置对室内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工艺设计要求实验大厅室内温度稳定度需达到±2℃。通过多方案的经济技术比选,选定了压型钢板上喷涂聚氨酯硬发泡防水保温一体化屋面系统。工程建设完成后无渗漏,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满足工艺要求,在使用阶段能够较大的降低能耗。
5、主体建筑“鹦鹉螺”状钢结构屋面属于超大型空间钢结构屋盖系统,屋面形状为不连续的多重曲面。针对本工程曲率多变的不规则单层网壳结构,通过多方案经济技术对比分析,采用地面分块拼装、高空分块吊装的方法,解决了构件双向弯曲加工、分块网壳吊装变形、高空多点同时对位和屋面双曲面蜂窝铝板精细加工安装等技术难题。实施后达到了原创性建筑设计效果。
工程自2008年4月投入试运行至今,已接待286家科研单位进行了各类科学实验。该装置的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的空白,为我国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微信公众号
电子期刊
土木视界